站在田埂 看到希望
珠三角各地复耕忙 新农业带来新气象
珠海金湾区湖东社区,农民在为刚种下的蒜苗浇水,折射出一道彩虹。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
插秧机纵横,无人机盘旋,旋耕机往来……早春三月,珠江三角洲的田间地头,已是一片繁忙景象。春意盎然的田园复耕图中,铺面而来的是高机械化水平的现代农业气息。
农时不等人,除了复工复产,农村的复耕一样迫在眉睫。
气候温暖的珠三角已进入早稻播种时节,高机械化覆盖率、较稳固的供销产业链、不断探索的新技术新品种,珠三角农村凭借现代化的新农业特色,带来广袤大地的春日复耕新气象。
农机声回荡在田间地头
一大早,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粉洲村的水稻田里,农机手们驾驶着满载一盘盘秧苗的插秧机,在水田里纵横游走。尽管受到疫情冲击,这个珠三角乡村依然抓住了早春的农时,及时复耕。
莲洲镇,是珠海市唯一一个纯农业镇。镇长苏跃朋介绍,全镇耕地面积约7万亩,每年两造的水稻种植面积近2万亩,粮食年产近7000吨。
“从播种、插秧、施肥到收割,水稻种植基本实现全机械化。”苏跃朋说,正是机械化、专业化的现代农业特色,帮助莲洲尽早走出了人力不足、防疫物资紧缺的困境,及时踩上春耕的节点。
放眼珠江三角洲的广袤原野,往来穿梭的农机声中,一副颇具现代化气息的春日复耕图正在铺就。
广州从化,一盘盘秧苗在水稻育秧生产线上成形,20多个农户站成两排在田间接力,将秧苗播种在新耕的田里。
佛山高明区更合镇的鸿丽蔬菜种植基地,一大片农田上已经种下了不少作物,机器正在浇灌,佛山农业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率已超95%。
江门开平的大疆农业2020年示范田项目,也在几天前正式启动,试验将从水稻播种开始,全面对比无人机喷洒与人工施药的效果差别,首批30亩的水稻已经播下种子……
多措并举助农户渡难关
春耕备耕,首先面临的是农资是否及时到位的问题。疫情之下,农资企业尚未复工复产、农资到村到店难、防疫管理一刀切等问题,都可能阻碍备耕的步伐。
不过,莲洲镇并未遭遇明显的农资短缺问题。“我们一般在上一年就提前准备好了种子。因为担心疫情影响,办田育秧也比去年提早了20多天,2月初就开始了。”珠海市豪峰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余松富告诉记者。
“最大的影响是部分农产品滞销。”苏跃朋说,比如,莲洲还有外销的冬种芹菜约七八百亩,亩产在7000—10000斤,“受疫情影响,芹菜只能以亏损的价格销往广州、山东等地,但到目前还有110多亩尚未收割”。
为了解决滞销问题,莲洲拿出几条非常举措:为农产品开放绿色运销通道,解决销路和运输问题;发起爱心助农活动,走进田间地头直播“带货”;推出贴息贷款政策,帮助农户渡难关。如今,该镇1万多亩水稻田已办田94%,播种85%。
“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和市场的逐渐回暖,问题正得到解决。现在,我们合作社已经有三分之一的耕户开耕了。”江门开平春晓合作社社长梁伟明说。
专业合作社助力现代新农业
珠海莲洲镇与江门沙塘镇在疫情中都未出现明显的农资短缺问题。其共性在于,两地都有着距离较近的固定供货渠道,种子、化肥、农药等农资都能相对便利购取。
在销售端,由于疫情影响下市场需求的停步,滞销问题在部分地区出现了。“年初,我们的稻米也出现了滞销的情况,约有三分之一的产量滞销。”梁伟明说。
不过,基于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对接市场,一旦市场有所回暖,问题也就迎刃而解。
“我们把稻谷收购回来以后,转由自家企业加工处理,然后分三个渠道销售:餐饮企业、工厂或学校饭堂、批发市场。”梁伟明介绍,这些渠道都比较固定,公司和一些知名的餐饮企业都有长期合作的关系。
从农资供应、耕种作业,到加工处理、定点销售,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的资源整合中,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。
春晓合作社的产业链中还有一家农业龙头企业——开平市金箩米业有限公司,主要负责稻谷的加工与销售。而余松富也正在着手筹备稻谷的精加工环节,他告诉记者:“农户卖稻谷给米厂,一般只能卖到1.5元一斤,如果能精加工后再销售,好品种的大米可以卖到5-6元一斤,能大大提高农户的收入。”
现代化新农业的方向更在于高科技含量和与技术创新。
梁伟明团队正致力于高附加值农产品的新品种研究,“我们与华南农业大学的合作已经有7年了,现在基本每年都能推出一到两个新品种来”。
而豪峰合作社则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新型职业化农民的培养中。“我们希望在年轻人中培育出更多专业的新型职业农民,让他们都有稳定的收入和较高的职业荣誉感。”余松富说。
相关附件: